发布时间:2019/1/2 10:19:33
锦绣河山、美丽中国,2018年,一条条新建铁路在中国大地画下刚劲线条。广大建设者奋勇担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围绕“三个世界领先、三个进一步提升”目标,科学有序、安全优质推进铁路建设,高质量开通多条新线,在铁路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行。
脚步匆匆,又是新年。回顾2018年铁路建设,新标准落地生根,新理念抽枝发芽,新技术广泛应用,“精品”“红线”“生态”等关键词备受瞩目。新时代铁路建设“新风”劲吹,硕果累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关键词:开通。科学有序、安全优质推进铁路建设,高质量开通多条新线,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创造有利条件
2018年,我国铁路建设捷报频传,放眼大江南北,到处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最北省份黑龙江,高寒地区铁路哈佳铁路9月30日开通运营,开通首月发送旅客即达67.9万人次。
在南部的广东和云南,7月1日开通的江湛铁路、昆楚大铁路悄然改变着当地交通格局,“逛吃逛吃游粤西”“坐着动车游大理”成为时尚。
哈佳、江湛、昆楚大铁路只是“前奏”和“序曲”。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任务。广大建设者将完成建设任务当作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基础和前提,科学有序、安全高效推进铁路建设。
一年来,全路建设系统狠抓施工组织,强化投资控制,以披荆斩棘之势解决制约和影响开通项目投产的重难点问题。总公司建设管理部组织8个部门成立3个片区督导组,督导检查重点项目工程验收、问题整改、达标评定等工作,确保了一批重点工程按期建成、高质量开通。
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底前我国共有哈牡高铁、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济青高铁、青盐铁路、杭黄高铁、南龙铁路、怀衡铁路等10条新线集中投产运营。
2018年,全国铁路完成基建投资5630亿元,新增运营里程4600公里,其中高铁3900公里;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
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最北一横”到“沿海大通道”,一条条高铁纵横驰骋。纵观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骨架更加清晰;放眼全球,我国在高铁领跑之路上的脚步越发坚实。
关键词:标准。围绕“三个世界领先、三个进一步提升”目标,探索铁路建设新标准,树立铁路工程新标杆
隆冬时节,北方早已万木凋零,江南仍是山青水绿。来自铁路建设行业的300多名技术、管理人员从全国各地齐聚浙西皖南,乘坐杭黄高铁动车组穿行于黄山至杭州的名城、名山、名江、名湖之间。
一路上,让大家目不暇接的并不是沿途的自然风光,而是新时代铁路站房、轨道、“四电”、绿化、职工生产生活设施、市政配套等方面的最新建设成果。
2018年,总公司党组提出“三个世界领先、三个进一步提升”的奋斗目标,明确到2020年形成世界领先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围绕这个目标,总公司建设管理部对我国高铁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创新,提出了新时代铁路建设的新理念,构建了新的标准体系框架,以此体现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新引领、新起航。
2018年,总公司累计发布铁路建设标准35项,涵盖轨道、站房、“四电”、绿化、职工生产生活设施、市政配套6个关键领域。
作为铁路工程的新标杆,杭黄高铁的一系列建设成果,就是铁路建设新理念、新标准的集中体现:
在站房方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落实六合原则,打造精品客站和传世之作;
在轨道方面,坚持多稳少捣、早稳早捣,确保轨道高平顺、高稳定;
在“四电”方面,运用BIM、3D动画等技术提高效率、减少误差,配置智能机器人开展巡检,大力提升建造水平;
在绿化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一洞一景”“一处一景”“一站一景”,建设生态铁路,添彩美丽中国;
在职工生产生活设施方面,做到设计风格与站房、地方配套相融合,提升生产生活用房品质;
在市政配套方面,坚持方案早定、体现特色,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实现站城融合。
实践证明,这些新标准不仅提升了杭黄高铁的质量与“颜值”,也为铁路行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树立了样本,提供了借鉴。
杭黄高铁千岛湖站就是典型例子。车站距离千岛湖核心景区步行只有10分钟,站前溪流蜿蜒,站后青山环绕,被誉为邻水的生态驿站、精致的江南地标建筑。候车大厅4根立柱镶嵌8个曲面大屏,滚动播放“聚网捕鱼”“天下为公”等人文自然景观,充分体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厅中间圆形屏幕为报时器,整点报时的同时还会讲述一个当地特色的小故事。“颠覆了我对铁路车站的传统印象。”来过千岛湖站的人不约而同地感慨。
“会讲故事的报时器只是站房建设的众多创新之一。”千岛湖站施工负责人李陵说,“通过落实新理念,推行新标准,我们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铁路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实现‘三个世界领先、三个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铁路发展的新变化。”
关键词:精品。打造精品工程,建设智能高铁,推动铁路建设迈向精细化、智能化
新标准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在其过程中,打造精品工程成为重要手段。而与以往相比,新时代的精品工程有了突飞猛进的革命性变化。
备受瞩目的京张高铁,就是新时代精品工程的“代言人”。走进京张高铁怀来梁枕场,犹如走进一个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未来工厂”。全自动喷涂机、模具清洁机械手、裂纹智能检测标识系统等装备广泛应用,技术人员只需在电脑中输入尺寸等数据,即可通过自动化的流水线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在京张高铁全线,类似场景不胜枚举,“智造”已成一种创新基因,融入高铁建设整个生命周期。
在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深处,三臂凿岩台车、自行式液压带弧模仰拱栈桥、水沟电缆槽一体机等“铁甲神兵”令人大开眼界。机械化、信息化高度融合,技术人员只需轻点鼠标,每一车砂石乃至每一根钢筋由谁提供、由谁加工,在哪一天用在哪个部位等信息都能快速查到。新时代的高铁建设就像古时修长城一样,每一块砖石上都留下建设者的“印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新时代精品工程的鲜明特征就是将一批具有颠覆性、前沿性的智能建造技术和装备进行推广应用。”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新技术、新装备显著提升了铁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让铁路建设实现精细化、智能化,是中国高铁由世界先进水平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红线。坚持问题导向,推行红线管理,找准短板,保持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当天,一段视频引爆了高铁朋友圈。视频中,三个矿泉水瓶“叠着罗汉”倒立于车厢内,列车风驰电掣一路前行,水瓶纹丝不动屹立不倒。
类似测试还出现在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济青高铁、怀衡铁路等新线上。不管是硬币、圆珠笔还是其他“道具”,它们共同的表现都是一个字——“稳”。
一个“稳”字,是线路高品质、高可靠、高平顺的直观体现,是铁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有力见证,也是对全路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公司党组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而在许多一线建设者看来,这背后离不开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其中红线管理制度功不可没。
2018年1月1日,《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在全路正式实施。针对隧道、桥梁等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规定》清晰画出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十条“红线”。触碰红线者将受到停标、清出市场、记入“黑名单”等处罚,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建设单位相关领导承担连带责任。
“红线管理确立了铁路建设的底线思维,树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检验标准,显著增强了建设者的质量意识。”今年51岁的杭黄铁路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部长叶吉军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制度给参建各方带来了思想上的震动和行为上的约束,现在没有人再敢去碰红线了,按照方案施工成为习惯。”
与红线管理同步推进,2018年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动作频频。对内,总公司通过职责调整,形成了建设管理部归口管理铁路建设、工管中心负责项目推进、工程监督局负责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格局;对外,总公司建设管理部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五大施工企业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联手开展质量安全红线专项督查,形成了上下齐心合力共抓质量安全的局面;同时,大力推进依法建设,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环水保制度,创新信用评价方法,扭转了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局面,形成共同监督的体系标准,维护了正常的建设秩序。
新制度、新机制的效果立竿见影。红线管理全面推行以来,全路及时发现并整治了一大批质量问题,保持了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可控;2018年,全国铁路建设累计发生安全事故6起,同比下降40%,杜绝了重大及以上等级事故。
重大及以上事故数量为0,是历年来铁路建设的最佳安全业绩,有力推动了铁路建设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广大铁路建设者成为勇往直前的先行军。
关键词:生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铁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响应中央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广大铁路建设者在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生态环保、水土保持等规定,大力建设生态铁路,用实际行动绘就美丽中国的生态底色。
被誉为生态之路、幸福之路、和谐之路的杭黄高铁,是打造生态铁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样本。杭黄高铁贯穿浙西、皖南多个风景区,参建各方精心呵护沿线一山一水、一村一户、一草一木,做到“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建设中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原则,全线绿化率超过50%,一排排灌木、乔木等植物合理布局搭配,形成绿色长廊,构建景观路基、景观路堑、景观隧道、景观站场。无论春夏秋冬,高铁列车都如在画廊里穿行。
地处黄山市三阳镇中心位置的三阳站,是杭黄高铁在安徽城内唯一一座新建车站。远远看去,山谷之间,溪流之上,粉墙黛瓦马头墙风格的车站和镇上的民居浑然一体。
走进站台俯瞰,古镇上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犹如水墨画一样铺展开来。望得见青山绿水、看得见美丽乡愁,这座古朴精致的高铁站房,投入使用以来吸引了大量旅客驻足拍照,成为“风景中的风景”。
当杭黄高铁开通运营时,在千里之外的黄河上,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也即将建成。看着不远处天鹅湖里游弋的天鹅,大桥建设者王宏毅自豪地说:“虽然我们大桥创造了3项同类型桥梁世界之最,但最令我们骄傲的是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天鹅的保护所做的努力!”
三门峡又称“天鹅之城”,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下不远处就是天鹅栖息地,每年有数千只天鹅从蒙古国、俄罗斯等地赶来越冬。为了保护天鹅的家园,铁路建设者做好噪声、灯光、大气、废水等污染防控,选用专业队伍将施工中产生的泥渣及脏水进行外运,保证不污染黄河;在天鹅迁徙高峰期,他们夜间停止施工,减少对鸟类的影响。该项目被评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打破了工程结束才颁发此类奖牌的惯例。
按照规划,蒙华铁路将于2019年下半年建成。届时,建设者留下的不仅是一座大桥,还有“守护碧水蓝天”的责任和担当。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铁路创造的“中国速度”,更是铁路建设者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