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铸就天路之魂

发布时间:2020/10/9 17:47:34

  从青海西宁蜿蜒西去,穿越世界屋脊直抵西藏拉萨……这条钢铁大道连通青藏两省区,由此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为藏区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门。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14年来,为沿线地区注入了快速发展的巨大活力,为沿线各族群众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更多的就业机会,极大地改善了百姓生活条件、改变了地区社会面貌,成为一条举世瞩目的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跨越建设难关,开创运营典范
 
  “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一位叫保罗·索鲁的旅行家曾经这样断言。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环境最为恶劣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建设不易,运营管理则更加考验铁路人的勇气与智慧。开通运营14年来,青藏铁路人坚持不懈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全面增强青藏铁路安全保障水平和运营效率效益,研究构建了具有青藏铁路特色的安全管理体制,开创了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运营管理的优秀典范。
 
  坚持以打造“智慧天路”为目标,青藏铁路持续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在全路率先实现运输调度集中指挥系统全覆盖,建立大风、行车、安全综合信息视频监控系统,在高寒多雪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多个车站安装道岔自动融雪装置,完成了该段铁路无缝线路换铺和扩能改造工程,推进Wi-Fi系统入站上车,逐步实行电子客票,实现了“天路”的数字化、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时,青藏铁路冻土区段建立了76个路基长期监测系统断面,保证多年冻土路基始终在可控状态。如今,青藏铁路列车稳定运行时速为100公里,创下世界冻土铁路时速之最。
 
  为保护青藏铁路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从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各个环节规范环境保护管理,完成青藏铁路绿化里程705公里,设置26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在雪域高原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助推经济发展,开启幸福生活
 
  物流产业方兴未艾,铁路货站一派繁忙,区域文化繁荣发展,对外交流络绎不绝……统计数据显示: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共发送旅客2.53亿人次,运送货物6.44亿吨。犹如闪亮的利剑,青藏铁路击破了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屏障,谱写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篇章。
 
  以服务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青藏集团公司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不断深化路地沟通合作、路内区域合作、路企战略合作,实现了进出西藏货物运量大幅提升,为青海和西藏实施“全面开放带动战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撑。
 
  打造那曲、双寨、拉萨西等集铁路、公路、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多式联运示范性物流园区;开行“唐竺古道号”“昆仑号”等品牌列车,打造“大美青海服务台”“五彩哈达服务中心”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客运服务品牌;开行扶贫公益性“慢火车”,设立列车扶贫专柜和农副产品展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青藏铁路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藏铁路不仅给青藏两省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且给沿线农牧区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很多铁路沿线的群众都瞄准了青藏铁路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吃上“铁路饭”。沿线农牧民新建的家庭旅馆、藏式餐厅、运输公司、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沿线百姓因此增收致富,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14年来,青藏铁路已成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让越来越多的各族人民群众享受到铁路带来的幸福生活。
 
  增进民族感情,凝聚复兴力量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正如这首广为传唱的《天路》所歌颂的那样,青藏铁路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西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沿线各族群众纷纷投身铁路建设事业,铁路建设单位主动与当地政府开展互动互助活动,促进了民族团结。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第一代藏族铁路职工群体也在逐渐成长,大批藏族铁路先进人物不断涌现。1979年出生的洛松次仁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全路唯一一名藏族动车司机。
 
  出生于西藏昌都左贡县牧区的洛松次仁,2000年考取了云南昆明铁路机械学校,2003年毕业后来到西宁机务段任机车乘务员,2017年成为全路唯一一名来自牧区的藏族动车司机。
 
  奋斗成就幸福之梦,团结铸就天路之魂。这条神奇的雪域天路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浸润着雪域高原,改善着各族群众的生活,让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愈加美丽,为雪域高原的美好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